当前位置:首页>时尚娱乐

蒙城女皇高滔滔(7)

时尚娱乐2023-07-01 01:33

             文 / 卢   干
 蔡确忧伤琵琶姐   太后恩遇苏东坡
       梁焘应召进京任谏议大夫,途中经过河阳,见了邢恕。邢恕对梁焘大谈“蔡确有策立之功,是社稷之臣”。

         
​                        高太后像

      梁焘到京后,和其它谏官一起,把这一议论上奏高太后。高太后这才勃然大怒,激愤得流下了眼泪,对大臣们说:“皇帝是先帝长子,分所应立。蔡确有什么策立之功?当初立太子时,谁有异议,皇上难道不记得吗?问一问朱太妃(哲宗生母)就知道了。”
      范纯仁等不明真象的大臣,以“圣朝宜从宽厚,不应吹求文字,窜逐大臣”为由,为蔡确说情。高太后说:“象蔡确这样欺君罔上,他日如果再入朝堂,只怕皇帝年少,将为所欺,必受大害。我不忍明言,只是借讪上为名,将他窜逐,籍以杜绝后患。这事关系到国家大计,虽有奸邪抱怨诽谤,我也顾不得了。”吕微仲说:“蔡确是先朝大臣,请求换一个近一些的州郡。”高太后斩钉截铁:“山可移,此不可移。”逐贬蔡确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
      蔡确只好前往新州,住在一个破庙里,带一名小妾叫琵琶姐,养一只鹦鹉会学话,床头挂一个小钟。蔡确一敲小钟,鹦鹉就呼唤“琵琶姐”来。不久,琵琶姐患瘴疾病死,蔡确再不敲钟。一日过节,蔡确穿戴冠服,袍带无意碰响了小钟,鹦鹉大呼“琵琶姐”,蔡确凄然泪下,吟道“鹦鹉声犹在,琵琶事已非”。自此忧伤成病,当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死在这破庙之中。

江南高琼后裔回乡拜谒先祖后留影

       宋用臣被贬,托神宗的乳母去讲情。高太后一见,不容她开口便道:“你来干什么?莫非是给宋用臣等人讲情吧!难道你还想象以往那样,以内情干扰国政吗?要是还这样,我先杀了你。”乳母大惊,一句话也没敢说。高太后疾恶如仇就是这样不讲情面。

       但是,高太后对另一个大臣,却是恩爱有加,极尽恩荣。这个人就是苏轼──苏东坡。司马光病逝后,吕公著掌相权,高太后召苏轼入京任翰林学士,一月三迁,兼侍读学士,教皇帝诗文。一天晚上,苏轼值宿在皇宫内宛,高太后在便殿召见他,一见面,便赐坐赐茶,说:“这不是临朝时候,不必拘“君臣大礼。”

             
​               苏轼像(元 · 赵孟頫画)

      接着高太后问道:“你前年当什么官?” 苏轼回答:“汝州困练副使。”“而今任何职?”“翰林学士兼侍读。”“为什么越级擢升到这个官职?”苏轼答道:“感谢太皇太后和皇上的恩典。” 高太后连连摇头,苏轼大惊失色,急忙说:“臣虽然生活上有时不拘小节,但是决不敢用不正当的办法来谋取官职。”高太后说:“重用你,是先帝神宗的遗愿。先帝在世,每当读你的文章,总是连称奇才奇才,只是未来得及重用你罢了。”
      苏轼听了这话,联想到自己当年屡遭贬斥,险些被杀的经历,面对太后的知遇之恩,禁不住激动得痛哭失声。高太后忍不住也掉下泪来,哲宗皇帝见他俩对哭,也呜呜咽咽,左右内侍,见太皇太后和皇帝都哭了,也陪着落泪,一时哭成一团。高太后觉得不雅,便止哭转了话题,询问治国大计,苏轼一一回答,都合高太后的心意,谈至深夜,高太后命太监用御座前的金莲烛灯,送苏轼回翰林院。
       苏轼感知遇之恩,便忠心不二,直言时政,得罪了程颐等一些官员,一次,苏轼在策试馆拟一个题目,说是“今朝廷欲师仁宗之忠厚,惧百官有司不称其职,而或至于偷。欲决仁宗之励精,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而流入于刻。”右司谏贾易和正言朱光庭是程颐的学生,就借题发挥,上奏高太后,说苏轼“谤讪先帝”。欲加之罪,苏轼也很害怕,请求辞职,调出京城。高太后说:“我仔细看了苏轼的文章,意思是针对今天的百官有司,监司守令的,不是讥讽祖宗,不能治罪。”
      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苏轼先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礼部尚书兼端明、侍读二学士等要职,其弟苏辙也得以重用,任门下侍郎。直到高太后病逝,苏轼一直受到高太后的赏识、重用和保护。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卢干,安徽蒙城人,作家、历史学家。历任安徽省曲协副主席,阜阳市文联副主席,亳州市文联副主席,蒙城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出版著作多种,所作连续剧《郑八怪联亲》,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并首播。

长按二维码,关注蒙城丁齐文化公众号,

欢迎来稿。联系电话:18056810357(微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