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体坛快讯

徐州伏羊?萧县伏羊?徐萧一家亲!

体坛快讯2023-07-02 19:38










伏羊节——
中华传统美食节日,
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
至末伏结束,
持续一个月。

由于地方差异,导致南北方对于夏天吃羊肉这件事有着明显的差异——长江以南,羊肉作为滋补佳品,冬季食用之人较多,而在北方地区,羊肉本不是稀缺之物,所以一年四季均在食用。

但在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得以实现。这与徐州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徐州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气候环境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南北交界地带特色,风俗传统和文化氛围也呈现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响、兼收并蓄的特点。

“伏天吃伏羊”在徐州地区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2017年,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萧县伏羊宴习俗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羊美食节期间,伏羊节举办地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徐州伏羊食俗是徐州及相邻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其历史已有上千年之悠久。2021年,徐州伏羊食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文字与图像是两种记录历史的手段,我们将沿着方块字所记载的人类发展的脚步、解读汉画像石对人类生活的描绘,漫溯徐州伏羊食俗的前世今生。

入伏是古代的祭祖时间,各地有不同的习俗。西汉杨恽曾在《报孙会宗书》写道:“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据历代《地方志》记载,最早徐州地区伏天食羊这一民俗叫做“尝新节”或“姑姑节”,有“六月六,接娘肉”、“六月六,接姑姑,新麦馍馍熬羊肉”的说法。每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摆酒席热情款待,互相加深感情。


同样,徐州汉画像石中多幅庖厨宴饮图都有“烹羊炰羔”的场景,如徐州苗山汉画像石墓庖厨宴饮图,图分上、下两格,下格刻庖厨图,图中一人宰羊,一人辘轳汲水,一人在灶前炊煮,宰杀的小羊头上长有犄角,可明显看出这是一只山羊。

徐州苗山汉画像石墓庖厨宴饮图


除此之外,1987年在铜山区汉王乡东沿村发现的10块东汉元和三年小祠堂画像石中,就有三块画像石的内容与吃羊肉和烤羊肉串有关。

其中汉王小祠堂第五石庖厨图,画面分为三层:下面一层是迎接客人车马队伍的到来。中间一层是厨房的一角。古代,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人们在忙着汲水,烧火做饭。最上面一层是庖厨烤肉,画面中一人持刀解羊,另一人在火炉旁,左手握两个肉串在炉子上翻烤,右手持扇子煽风起火,其神态贯注,引人注目。

汉王小祠堂第五石庖厨图


这些汉画像石反映出徐州人喜啖羊肉这一饮食习俗的历史悠久,也向后人描绘出此食俗的文化脉络,徐州伏羊食俗与千年前汉画像石的缘分为日后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发展到今天,伏羊食俗已和徐州人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每年入伏之际,老百姓都会做各种有关羊肉的美食宴请亲朋好友;徐州相关部门还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吸引徐州市民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参观伏羊活动、吃伏羊宴等。在传承方式上,一代又一代的师父通过口传心授将伏羊食俗的菜品绵延赓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出新。


在徐淮一带,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当数萧县,萧县连同徐州地区人们,向来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

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萧县羊肉饭店有5000余家,饭店选用的多为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由于萧县古属徐州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有许多在徐州开的饭店,也是后来节日能够迅速在徐州展开,并传播的原因。

2000年,伏羊节的概念正式在萧县出现。两年之后,徐州举办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正式命名为伏羊节。


萧县的名字,源于秦朝,时置萧县,属泗水郡。汉高帝四年,泗水郡改曰沛郡。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在中国,已成共识。

实际上,萧县的汉文化资源同样雄厚。

比如《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记载了刘邦与丁固的故事: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楚将丁固奉命追击,最后刘邦穷途末路,无计可施,只得回身向丁固求情,才换得性命。

刘邦灭掉项羽后,丁固自持当年有恩,找上门来,想求一官半职。但是刘邦心要杀丁固,罪名是“使项氏失天下者,是子也;为人臣,用两心,非忠也”。

丁公名固,薛人。文中的“彭城西”,在今天的萧县丁里镇。“丁里”,即所谓“丁公故里”,指丁公曾经居住的地方。

另外还有刘邦藏身皇藏峪的传说。

萧县著名景点皇藏峪的得名,就与传说中刘邦败逃至此,在峪中藏身有关。去过皇藏峪的朋友都耳熟能详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9岁时父亲去世。刘秀来萧县投靠任县令的叔叔刘良,长大后才回到老家。他在萧县生活了十年左右,正是今天少年人从入学到高中毕业这段时间。可以说,刘秀是在萧县长大的,并在此接受了基础教育。更始二年(24),刘秀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萧县成了他的封地。

萧县出土的汉画像石


迄今为止,萧县出土了1000多块汉画像石。据有关专家介绍,萧县出土的大部分汉画像石,风格与徐州的并不一致。这就给两地的汉画研究专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标本和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数千年来,萧县一直属于徐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55年。

宋代以前的徐州地图。徐州与古萧县城都位于古汴水沿岸,图中的义安山即大彭山,是古大彭氏国的中心。

50年代中期,洪泽湖泛滥,治理湖水泛滥的工作随即展开。

但是洪泽湖位于江苏、安徽之间,西属安徽,东属江苏。两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同,且不属于一个省份,相互协调难度较大。

为更好治理洪泽湖,1955年,安徽省盱眙县、泗洪县划入江苏。而江苏徐州的萧县、砀山并入安徽宿州。

自此,萧县徐州,两分离。

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你会在萧县看到徐州城市的灯光闪烁。数千年的共同体,区划调整也无法隔离萧县徐州。

在老徐州人的心目中,萧县依然是徐州的那个萧县。徐萧一家亲!


(文章图文转载自徐州文化馆、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这里是徐州等,如有遗漏,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