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湿地空间 打造巢湖最好名片
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包建军
合肥,安徽省省会、我国特大城市,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其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千万,城镇化率84%,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城市,2022年GDP达1.2万亿。
合肥南通长江,北连淮河,环抱巢湖,拥有丰富湿地资源。全市湿地资源22.5万公顷,湿地保护率76%,居全省第一。现有国家重要湿地1处(巢湖),省级以上湿地公园8处,先后荣膺首批国家园林城市(1992年)、国家森林城市(2014年)、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肥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考察时指出, “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巢湖综合治理和合肥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绿湿地 陈月华 摄
一、湿地保护管理
1.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完成《合肥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合肥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等,构建顶层设计清晰、中观层面完整、实施层面有效的规划路径。
2. 完善体制机制。成立“双十项目”建设指挥部。2019年市人大首开立法先河,出台《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为环巢湖湿地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出台《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合肥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明确重点目标任务,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500多万元专项用于湿地生态补偿。
3. 强化科技支撑。借助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开展湿地水质净化能力、湿地碳汇能力等基础性研究。举办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商巢湖湿地保护修复策略。与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合作,开展环湖湿地本底资源调查研究,编制完成《巢湖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导则》《环巢湖十大湿地管养导则》等。推动“数字巢湖”建设,构建巢湖综合治理“智慧大脑”。
4. 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湿地保护协会、社会公益组织、专业机构等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凝聚社会合力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培育湿地生态摄影师23名,湿地环保志愿者近600名,共建共管示范社区13个,湿地友好学校10所。
二、湿地生态修复
1. 实施巢湖综合治理“五大工程”。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聚焦“四源同治”,再造“一湖清泉水”;聚焦疏堵结合,确保“一方百姓安”;聚焦系统治理,扮靓“一道风景线”;聚焦转型升级,建好“一条经济带”;聚焦宜居宜业,绘就“一幅好图景“。做好“绿链式”保护,避免“铁桶式”开发。
2. 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围绕生境、水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的核心问题,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37条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为重点,规划建设十八联圩等十大湿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充分发挥湿地“过滤器”功能,增强湿地聚合效应、生态效益,着力构建环湖生态屏障,打造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
2022年7月,环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完成投资58亿元,实施退居7005户,修复湿地6.5万亩,栽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万平方米,水生植物906万平方米。
3. 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我市城市建成区9条黑臭水体已达“长制久清”整治目标,水体月度跟踪监测水质良好、公众调查评议满意度达到95%以上,其中,蜀峰湾南湖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获得住建部人居环境范例奖。2022年,巢湖市东撇洪沟等4条黑臭水体按期完成整治任务,通过“初见成效”市级验收及省级复核验收,基本消除黑臭,我市县城建成区消除比例达到40%以上。
4.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37个(2个万亩、58个千亩、72个百亩)。我市长丰县建成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两减量”。推广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30万亩,水稻绿色种植12万亩,安排市级奖补资金3200万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440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5%。推广施用有机肥及其他新型肥料138万亩。
巢湖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Ⅴ类转为Ⅳ类以上,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今年以来再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达标比例由2012年的27.3%提高到2022年的100%,入湖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出湖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连续两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实现夏天无蓝藻异味,让市民持续看到变化、闻到变化。
十大湿地串珠成链,筑牢巢湖水安全、水生态重要屏障,成为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和靓丽名片,湿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一是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提升。自工程实施以来,环巢湖十大湿地蓄洪量达2.3亿立方米,日均净化能力达120万吨,氨氮污染物削减率20%以上,在入湖污染拦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退耕、退养、退居等还湿工程的实施,大幅减少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居民生活污染,对巢湖水质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2022年度调查显示,环湖湿地维管束植物达657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达35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随着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珍稀鸟类选择在巢湖越冬、栖息,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黄胸鹀等珍稀濒危鸟类陆续现身巢湖湿地,由“稀客、过客”变为“常客、住客”。
三、湿地合理利用
城湿和谐共生不断呈现。全市建设湿地科普基地9个,申报省级自然教育基地6处,设计自然教育课程18套,户外体验活动300余场。联合阿拉善SEE等社会公益组织,多形式开展《湿地保护法》主题宣传,连续四年开展“SEE·自然”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主题巡展,累计成功举办80余场,覆盖场所包括校园、社区、博物馆、公园、商业综合体等。成功举办6届“安徽自然嘉年华”品牌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湿地志愿服务行”、 “公民科学活动、 “湿地与城市论坛”、“巢湖观鸟节”、“最美湿地摄影大赛”等品牌活动。
四、湿地高质量发展思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的谆谆教导,积极探索湿地惠民路径,做好湿地利用大文章,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品牌,启动编制《环巢湖十大湿地高质量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公园”“产业”“科教”“文化”五张名片,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是打造生态名片。巩固湿地建设成果,加强养护管理,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筑牢巢湖生态屏障。持续监测“水质”“水量”“水草”“水鸟”等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建立生态预警机制。
二是擦亮公园名片。科学划定湿地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从便民、利民、为民角度,依规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服务市民就近出游,让更多市民走进湿地,体验湿地,共享湿地建设成果,努力让湿地成为市民家门口自然体验的良好场所,力争202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超1千万人次目标。
三是发展产业名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篇布局,坚持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探索湿地持续利用模式,拓宽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路径,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和生态“高颜值”有机统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产值的品牌湿地产品,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变现之路。
四是提升科教名片。完善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培育自然导师队伍,利用湖滨、三河等湿地科普馆和户外宣教设施,根据十大湿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举办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活动,为公众提供接受自然教育的独特科教场所,让更多的人认识湿地、走进湿地、保护湿地。
五是厚植文化名片。立足环巢湖及周边湿地文化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构建环巢湖湿地科普文化长廊,将更多文化元素植入环巢湖湿地,强化湿地与文化关联性。
《绿色中国》 B(下半月) 2023年5月号
相关文章
- 第7943期【夏季专刊】安徽诗人徐道安“胜地南湖扬宇宙,红船击水写春秋”
- 合肥市关于安徽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十六批交办信访件查处情况的公示
- 大暑 | 时在天长,正当大暑
- 安徽非遗十大美食——太和板面
- 截止7月31日,4500元/月,长丰县北城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度招聘代课教师18人
- 青城山芷筑·饮马川温泉度假庄园!山野间泡汤体验!开始您的美妙假期
- 【岳麓2则】长丰小区六期次卧800;中电软件园三室两厅3200
- 《携手共筑和谐健康之桥:长丰恒大万科太极拳团队诠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 堵车问题可以缓解了,长丰桥提升改造工程全线贯通!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砀山县中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
- 安徽教师招聘|2023年蒙城单招《小学语文》笔试真题答案
- 蒙城二中2023级高一录取名单,及报到须知
- 喜报— 收获喜悦 踔厉奋发—凤阳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获奖喜报
- 庐江大剧院7月24号影讯
- 在售好房| 大兴黄村艺苑桐城,南北通透、大两居、满五唯一!
- 界首驾驶证到期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