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体坛快讯

定远县疾控中心七月份卫生防病提示

体坛快讯2023-07-03 23:04
    盛夏已至,蚊虫活跃,微生物繁殖较快,目前正处于暑假期间,人员流动与聚集、旅游将会明显增多,需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定远县疾控中心在此温馨提示:当前,要重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夏季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同时有养猫的家庭注意,夏季也是猫抓病的高发期。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截至2022年底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病例多发生于4~10月份,以青壮年居多,死亡病例以老年人居多。
预防措施
1、山区丘陵地带尽量减少外出,病例主要分布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3、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
    一方面,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自然界中各种致病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迅速,苍蝇蚊虫和蟑螂大量滋生,它们就是“移动的病菌培养皿”,携带着各种病原体到处传播,与人体接触后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天气原因让很多人喜欢食用生冷食物。进食生冷食物过多、过快或腹部受凉,会使本就脆弱的胃肠黏膜受到刺激,造成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引起腹泻。
    夏季天热,食物极易腐烂、变质。人在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也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天气炎热导致很多人睡眠少、食欲差,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腹泻。虽然人体对病原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当肠道致病菌“菌多势众”“乘虚而入”时,我们的防御系统也难以抵抗。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家庭成员患病时其呕吐物和饮食用具要严格消毒。
3、婴幼儿患者应注意乳品的保存以及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的定期消毒。不吃生的食物,不饮生水,不吃放置时间过久或变质过期的食品。
4、煮熟的食物趁热吃,隔夜食物吃之前要彻底加热。
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餐具和未消毒餐具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夏秋季节为本病的高发期,尽量不到人群聚集场所。
四、流行性感冒

    流感并没有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发生流感,冬春季发生流感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南方地区夏季也会出现流感发病的小高峰。夏季天气比较炎热,经常食用冷饮、开空调,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流感病毒入侵后可能会出现流感。

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
预防措施
1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3、咳嗽、打喷嚏要用手纸、手帕或者上臂掩住口鼻;有感冒症状的人要戴口罩。
4、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5、合理运动营养,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6、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早就医
五、猫抓病
   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一种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猫是该致病菌的携带者,多数患者有被猫抓、咬或舔的历史,病原菌经皮肤进入人体。
    致病菌位于猫的循环红细胞内,携带病菌的猫无症状,病菌经跳蚤、虱子传播给人。刚出生的小猫或幼猫比成年猫更容易携带细菌。
临床特征"疹、肿、热",容易被误诊,养宠物者以及常和猫狗频发接触或有被抓咬伤史的青少年和儿童需要注意:原发损伤:猫抓咬后3-10天,伤口附近皮肤出现一至数个2-6mm红斑性、有痂丘疹(少见脓性)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局部淋巴结肿大:抓伤后1-2周,抓伤侧引流区淋巴结(如腋窝、颈或腹股沟淋巴结等)肿大;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头痛、厌食、腹痛等症状,少数可出现意识障碍等。
预防措施
1、注意宠物卫生。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还有夏季,穿着单薄,皮肤容易被抓破。
2、与猫狗嬉戏后,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洗手前不要揉眼睛、摸口鼻或伤口。
3、若不幸被咬、抓伤后,应使用流动清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伤口,严重者需立即就医。
4、家中宠物定期体检和驱虫。

END


来        源 | 定远县疾控中心防疫股

编辑初审 | 刘晓蕊
复        审 | 盛泽强
终        审 | 陶友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点亮下方在看图标
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