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前沿

一期一会‖马鞍山与长江文化系列书画展:陈濂波

科技前沿2023-07-23 20:51


陈濂波 又名陈古砀,别署石天,随安精舍。中国民盟盟员,国家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美术学院教授,友声书社社员,河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郑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艺术鉴定专业委员会专家,先后研修于南艺,北京画院进修中国书画,篆刻艺术专业。

古朴奇崛 天趣横生

——陈濂波其人其艺

文/傅徳锋

提到书画家陈濂波先生,书画界朋友大多都不陌生。因为陈濂波在全国性书法热潮兴起之后的数十年当中,他既是一个全程性的经历者,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更是一个“墨海弄潮”的佼佼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的书法作品连续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登台亮相,其个人专题报道见于众多书画报刊。也就是用了十多年的时间,陈濂波即通过参加全国大展崛起于当代书坛,以骄人之成绩,引人注目。因此,他自然也属于“展览文化”的真正受益者之一。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古至今,没有谁是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的。任何一个成功者,其背后都隐藏着诸多常人所难以尽知的艰辛经历。陈濂波从老家安徽砀山到河南郑州,一路走来,正是在经受了无数困难和挫折,苦闷与彷徨之后,以自己浓厚的书画兴趣和坚韧的拼搏精神为自己闯出了一方自由天地。

我知道濂波兄,即是通过书法报刊。数年前他来河西采风,途径张掖,我们曾见过一面。去年,我从南昌到上饶,再到婺源、淮南,又由淮南至郑州,他热情接待,我们相处了两三天,彼此加深了了解。陈濂波是典型的北方汉子模样,长得高大威猛,为人谦和低调,待人坦诚朴实,性格豪放,感情细腻,爱好广泛,造诣独到,加之其人缘好,口碑佳,书画界人士多愿与之交往,故其朋友甚多。

安徽砀山,毗邻河南,出了很多书法人才。这说明,该地有一定的书法渊源。陈濂波则是在其年少时便受祖父影响喜欢上了书法。初事书法,大致不外乎临写颜柳欧赵、《曹全》《史晨》之类。而在那个年代,能够有古帖可学,已属万幸。更多人则是盲目仿效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书作,于兴趣培养则无可厚非;而于书法入门,则免不了要走很多弯路。在这一方面,陈濂波无疑是幸运的,在中学时代先后遇到席伦君、陈秋萍二位老师,在其指导下,先后对《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裴将军诗》《刘中使帖》《曹全碑》《石门颂》《鲜于璜碑》《兰亭序》《十七帖》及二王手札进行了系统学习。其中对《曹全碑》《石门颂》用功尤勤。之后又转入章草,临习《平复帖》《月仪帖》《出师颂》等,由此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传统功底。因此,早在1988年,他的隶书作品即在青少年书法报举办的第二届神龙书法大展赛中获得铜奖,报纸还为他作了专题推介。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认识不到这个展赛的份量,其实,青少年书法报当时举办的这个神龙书法大奖赛在全国书坛是具备很大影响力的。很多如今仍然活跃于书坛的书家都曾经通过这个展赛脱颖而出,为书界所知。因此,说青少年书法报成就了一大批书法人,毫不为过。那个时候,能够在该报举办的大赛获奖,并在该报专题介绍,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我也是该报的受益者,因此,对此可谓感同身受。

高中毕业之后,陈濂波入郑州某院校美术书法专业,同时研修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到河南郑州,应该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如今年长一点的书法人皆知,当时的郑州,早已成为全国书坛万众瞩目的书法重镇,河南书法,在张海、王澄、周俊杰、李刚田先生等人的引领和推动之下,当时已经走到了全国书坛的前列,河南书法一时人才济济,省会郑州更是高手云集。陈濂波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习、生活,其人生轨迹自然会发生巨大改变。而其书法,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超直入,高歌猛进。作品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展上频频入展、获奖,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陈濂波便渐为书坛熟知,成为了一名颇具代表性的中青年书家。他不仅在书法上取得令人称道的佳绩,而且在国画和篆刻方面亦出手不凡,可圈可点。

陈濂波书法属于碑帖融合,以碑为主,以帖为辅之类型。在审美追求方面,他注重的是在古典精神的统摄之下表现时代风貌,突出个性创造。在我的感觉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道的那些书家,大多倾向于个性之张扬。故而,每个人的作品,都有较为明显的辨识度。他们的作品,与当下的展览作品迥然不同,各有各的风格面目和个性特征,即便不看名款,也能一望而知是谁的作品。而如今的展览作品,则很少具备这一特点,跟风和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当你走进展厅,不看作者姓名,单就作品本身,很难一眼看出出自何人之手。如果说那时候的书家传统临帖功夫普遍不足,但审美追求却各有不同的话,那么,现在则是,临帖功夫普遍较好,个性表现却乏善可陈。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呢?其中道理,的确值得深思。在我看来,则既是取法观念所致,也是展览导向使然。那个时候,是既注重经典碑帖,也注重民间书风。而书界倡导“回归二王”之后,“二王风”由此“一统天下”,愈演愈烈,以至于书风雷同,千人一面。偶有另辟蹊径者,亦为此风所“笼罩”,孤掌难鸣,难成气候。

陈濂波出道较早,故而其书法作品具备个性明显之特点:拙朴雄强,奇肆开展,豪放大气。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观念,从不跟风逐潮,随波逐流。学书近四十年以来,他都坚持走自己的路,甘之如饴,一以贯之。他的作品,也并非一味求拙,而是拙中寓巧,巧拙相参,在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上皆有具体体现。方圆、轻重、大小、欹正、收放、开合、疏密、浓淡等等矛盾组合搭配,看似刻意经营,实则随心所欲,出之自然。总能够在一种漫不经心当中流露出许多天真与机趣。而这些天真与机趣才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

他在创作上的注重突出个性,既是其自我心性之反映,也是其艺术理念之体现。秦简、汉简、写经、碑版等等,属于“民间书法”,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虽不能与经典碑帖相提并论,但经典书风的发展与成熟却并不排斥对民间书法的吸纳。正因为民间书法的“不成熟”,故而其中有很多原创性的东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行一时的“流行书风”,即是得益于此。“流行书风”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其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上,“流行书风”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意识”十分突出,而对传统经典碑帖的挖掘尚欠火候。后来提倡“回归传统”、“回归二王”,结果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于“伪二王”成风,沦为二王书法的简单翻版。二王书法的本质还是“推陈出新”。王羲之集前代之大成,自成风格。王献之在继承其父的基础上,又自出机杼,即是明证。而陈濂波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之下行走着自己的书法探索之路,在竭力探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他将魏碑的某些笔法和结体特点融入隶书,将简书的笔意融入章草,而且还善于从国画和篆刻当中吸取有益养料,使得自己的书法创作能够呈现出不与人同的风格特点。

古人云:“书有百病,惟俗病不可医。”体现高古之格调与奇崛之意象,不外乎“尊古”与“创新”。而尊古并非复制古人,而是遵循古人推陈出新之创新精神。在这一点上,陈濂波的表现,无疑是出色的。

书法以外,陈濂波在国画与篆刻方面,亦取得令人称羡之成绩。其所绘山水意象诡奇,气格雍容,风格独特而耐人寻味。其篆刻作品法乳秦汉而自具新意,劲健猛厉而不失灵巧生动之气。在审美追求上上与他的书法互为表里,一脉相承。充分展现出其注重传统而勇于创新的艺术探索精神。在我看来,陈濂波是最具有艺术气质和艺术才气的书画家之一,既得益于先天之禀赋,亦有赖于后天之积累。

因此,陈濂波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的书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业界广泛好评,除了他的刻苦与勤奋之外,更多得益于他身上具有的独立人格与艺术精神。其作品之所以具备较高的辨识度和认可度,恰恰正是得益于此。他如今正值盛年,业已成果斐然。假以时日,他必将会取得更多更大之成绩。

谨以此文,与濂波兄共勉!

2022310日星期四醉墨先生于古风堂北窗下

作品赏析

 李白  横江词其二、其五

刘禹锡 陋室铭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李白  赠孟浩然/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清人论书诗二首

李白  草书歌行

 从金石立命 以书画颐和 

有雨云生石 无风叶满山

湖滨山居

一息林泉滞累清

赏  春

春到太行

太行新韵

马鞍山与长江文化

惊鸿美术馆全国名家同书经典邀请展

第二回·横江词

主办单位 | 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

                  马鞍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中共马鞍山市雨山区委

                  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 惊鸿美术馆

协办单位 | 林散之艺术馆

                  马鞍山市书法家协会

                  马鞍山侨商联合会

                  马鞍山市女企业家协会

观展地点 | 马鞍山市九华西路1369号28栋惊鸿美术馆三楼

开幕时间 |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