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衣食和住来说,行未必是必选,我们可以蜗居。然而人在社会必然交往,有交往就恐怕得有位移,恐怕就得有行走。现代社会借助飞机高铁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享受着“千里江陵一日还”迅捷便利,其实也就少了行旅的乐趣。现代人行只把目的地作为终极追求,这与现代人快捷生活相匹配,也和我们追求功利色彩相适应,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古人那种艰辛的心灵得到滋养的行旅。
现代交通便捷快速确实满足了人们许多瞬时的需求,有时我在想,也许我们很多的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不立即做或见,或许很快就淡忘,感情就淡薄。不像古代那样行旅速度之慢,不仅考虑耐心,更考虑情感的坚贞。时间可以验证一切,就如古人相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样,耗时长速度慢等待苦或许隐藏着更多的甜蜜,更信誓旦旦的祈求。
古人行旅所倚无外乎舟车马和丈量的双脚,六百里加急那是皇家的专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马已是不易,是有着相当身份才可以骑行,百姓往往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马已然是速度较快的工具,于是马上的分别也就别具情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马儿也知道与另一只马儿的相遇与分别是因了主人的缘分。主人惜别,马儿嘶哑。“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短暂的擦肩而过的问候,轻飘飘的几个字却有着无尽的思量。“晨起动征铎,人迹板桥霜” 这是马儿在清冽的早晨孤独的上路,这也是主人踽踽独行的苍凉。
舟呢,那更是别具意象的交通工具。最缠绵的当属兰舟,“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个兰舟三步一回头五步频回首。这个舟行的微波摇动了高楼的心旌,勾去了高楼妩媚的灵魂,“今夜谁家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下扁舟,月上高楼,天地情归一,良人罢远征。这扁舟能载动这许多愁吗?这扁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小舟不仅归来,还会遁去。她宕开了距离,或许拉近了情感。马也好,舟车也好,就是步行也好,都是艰苦的旅行。然而这种慢这种时间的消耗成就了多少美妙的情愫。中国离别诗和思乡诗光辉夺目,除了其他的因素,我个人认为行旅之艰难,行速之缓慢也是很好的催化力量。羁旅越长,思念越丰富。瞬间到达想见就见,前一秒思念的味道还没散去,下一秒又见了面,思念还有什么味道呢?我最纠结的是现在的视频聊天,千里之遥彼此相见,然而内心滋生的千肠百结的情感荡然无存。现代人没有离别的痛苦,没有相思的纠缠就在于触目可见,你什么都不需要想,打开手机,拨打视频微信,想见谁就见谁,毫无遮拦,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的手机质量咋样,信号咋样?当然或许你见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面容,也许美了颜,也许变了性,也许那头还包藏祸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是“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回家的路有那么漫长吗?时间是相思的催化剂,离得远离得久,那份思念可能就如陈年的酒慢慢沉淀,也许最后只剩下那褶皱的脸,那染霜的发,那浑浊的眼,那干瘪的嘴,那蹒跚的步,那佝偻的身,那弯曲的腿,那模糊的记忆,但是我敢说一定还有一颗旺盛跳动的心。这颗心在他乡别处在寒夜缱绻在雨中迷失都依然鲜红,那里面寄托了最干净的记忆,那是故乡。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大年三十回不来吗?现在不少年轻人因为要逃避家人亲友的系列追问而逃往异地或者独自飘零,然而古人千方百计要回到那个家。为官之痛游学之限羁旅之愁相思之苦,不管千重万重不管崇山峻岭,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经常做傻傻的想,古人在遥远的跋涉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着什么,写出什么,吟诵出什么呢?我经常想,如果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千年前开通,还会有李白这样谪仙人吗?李白的的行旅诗可是诗名传千古的。《蜀道难》正因为行走之艰难,才有李白才情之勃发,才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才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才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才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才有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的千古传诵。飞机瞬移而过,高铁呼啸而来,汽车盘旋而上,那里还有什么见,什么听,什么思呢?千山万水不曾行,一步一步凝诗魂。 当然步履蹒跚行走艰难并不永远都是诗意的行走,情趣的栖居,或许人生的许多遗憾就在晚到了一步,失之交臂,千古留憾。古代官员动辄被贬,而且大都蛮荒偏远,地位贬谪,瘴蛮之地,翻山越岭,亲人离别,故友分散。“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何况有的已是风烛之年难以经得起折腾。韩愈被贬写下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我们看到的完全就是一个悲切的形象,这不只是年纪大,地方偏,还有行之艰难。 或许我妄自揣测,一朝笑柄,但我在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送别诗和思乡诗,甚至怀人诗是中国成熟的诗别呢?这与行一定有关系。我并没有老子“小国寡民”的倒退思想,然而我经常愿意十里路大致的距离,用步行丈量。路上自己确实可行胡思乱想好多,可能糊涂了思想,也许清醒了脑袋。
我发现有的时候我步行反而比开车的人先到。这个社会拥堵的很。道路繁忙,我们的心或许更加迷茫。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单程的旅行呢。人生最重要的旅行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也许坐着车,骑着马,驾着扁舟,我们可以向着目标诗意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