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经前线

“禹会诸侯”遗址

财经前线2023-07-06 23:58

  大禹广会诸侯,昭告天下,是灿烂的华夏文明一角。被誉为淮畔明珠的城市蚌埠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春风徐徐,杨柳依依,位于蚌埠市的禹会村遗址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个沉睡了四千多年的地方,即将以另一种姿态重新展现于世人眼前。


△禹会村遗址

  今天,就让我们探寻小村落里的远古文明,深入了解禹会村遗址。
  千百年来,提到水,都绕不开那个家喻户晓的治水英雄“大禹”。4000多年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流传到了今天。现在我带大家参观有着“禹会诸侯”之地的禹会村遗址,一起回到那段荡气回肠的上古时光,和大禹重走那段异常艰难的治水之路


  禹会村遗址又名禹墟,位于涂山南麓,蚌埠市西郊禹会区马城镇禹会村,分布范围自淮河东岸至大堤以东,呈南北长条分布,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
  
△禹会村遗址地理图
  为什么说这里是“禹会诸侯”之地呢?禹会村遗址的发现,让《左传》中所提到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有了考古支撑。它的发现使沉睡了4000多年的祭祀台重现,反映出了曾经的辉煌繁荣。

△涂山禹王宫的大禹祭祀活动

△“祭祀台基”想象复原图
  禹会村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淮河岸边,东邻天河,北依涂山。禹会这个名字得名于大禹涂山之会,村名在《汉书》中就有过记载,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涂山和荆山夹淮河而立,原先连在一起。大禹治水,疏通河道,有学者考察,认为大禹“劈山导淮”是将荆涂二山凿开,使得淮河独流贯通,消除了淮河的水患,形成了如今的荆山和涂山对峙于淮河两岸的地理景观。


  禹墟的称谓在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禹墟在(涂)山西南”中得到确指,这正与蚌埠西南郊禹会村的禹墟相吻合。1981年,考古人员发现禹会村有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址,这处遗址从淮河东岸大堤下一直延续到村中,后经考古钻探发现,整个遗址区规模至少有100万平方米。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局部堆筑剖面图
  大禹和涂山紧密相连,涂山又与禹会诸侯存在着紧密联系。起初在发掘禹会村遗址时,这里原先是一处高两三米的大土包,当地人称“禹城岗”、“禹会古台”或“跑马岭”。很多年前,当地农民在庄稼地里,捡拾到带有看不懂的纹饰的物件,随着一件件陶器、磨石、兽骨等文物的出土,禹会村的神秘面纱被考古人慢慢揭开,尘封地下的历史被轻轻唤醒。

△禹会村龙山文化盆形鼎

  据了解,禹会村遗址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考古发掘,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禹会村遗址表现出来的种种遗迹特征与大禹传说相互印证,推测出这里就是历史上大禹会诸侯的地方。禹会村遗址的印记,描绘出远古文明的纹理,展示着远古文明的繁盛与辉煌。


△禹会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从考古发掘来看,禹会遗址的夯土祭祀面积巨大,在如此大面积夯土遗迹上进行祭祀活动,在整个龙山文化时期是前所未有的。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东北部的考古工作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垣走向
  遗址中所展现的是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较大T型台,以祭祀为主的器物组合以及器物坑的发掘等,另外还有南北一字排开的35个柱洞,文物专家根据“执玉帛者万国”的文献记载,认为这里就是插“万国”国旗或者是部落图腾柱的地方。在祭祀台的旁边还有一条精心铺设的通道,展现出当时的活动庄严神圣和规模之大。

△禹会村“祭祀台基”表面遗迹

△禹会村“祭祀台基”南北一字排开的35个柱洞

  事实上,禹会村遗址本体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历史上淮河不断地向东岸冲蚀,经勘查,有大面积的遗址分布区已被淮河侵蚀。
  数千年前,就在这里,大禹召开了“会诸侯”的万国大会。雄伟壮观的会盟仿佛就在眼前,熊熊篝火旁,夏后氏和涂山氏的族众们准备了猪牛,鼎甑中散发着稻粟的香味。大禹登上夯筑好的方土台,主持会盟祭祀仪式。高台正中还竖立着飘荡的诸侯旗帜,前来会盟的诸侯,手捧玉帛,随声应和着大禹发出的号召,这声势浩大的一幕仿佛就映在我们的眼前。历史的印记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和记忆。

  好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就说到这儿,欢迎您到蚌埠来,一起感受4000多年前的文明。

来源:安徽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