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前沿

成都自然博物馆:内外皆“自然”,看“蜀山公园”的生长

科技前沿2023-07-17 12:14

七月,大运会在即。一座座不同方位的地标性体育建筑,让一座城市聚集目光。

在地标建筑的宏大叙事里,建筑造型自然是最具话题性的,但建筑与周围环境、以及市民之间关系,会在经年累月中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公共生活。



大运会地标建筑:凤凰山体育公园 / 摄影:Simon©ZSDC

今天对公共建筑之于城市生活意义的更多探讨,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切入,聚焦在已经开馆运营半年之久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身上。

身处繁华的成华大道沿线,这座以“蜀山”为设计灵感的自然博物馆不仅造型独特,还有一片有些不一样的城市生态公园与之相伴。

内外皆“自然”,一起走进这座伫立在公园里的博物馆。

鸟瞰成都自然博物馆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为“蜀山”设计一个公园

放眼望去,成都自然博物馆如数块拔地而起的巨型山岩,坐落在由蜿蜒的水道和交织的植被构成的景观带中,在现代化的都市中营造出一座洋溢着自然野趣的生态公园。

博物馆后是缓缓流淌了六十多年的东风渠,它在物理空间上将整座公园划分为两个主体,东风渠的水生态主题也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鸟瞰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与景观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渠畔西侧的视觉焦点是博物馆建筑本体,顺着建筑形态延展的方向,水道与步道将整个场地划分为不同的板块,以独特的水生环境为主题,形成了湿地、小河、梯田、镜面池等不同形态的水体景观。

与多元的水景相辅相成的是丰富的植被构成。草类、蕨类、花卉、树木、竹子以及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与不同的地貌结合,形成若干个小生态系统,为昆虫、鸟类等一些小型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貌形态呼应着博物馆的自然地质主题。


东风渠西侧的景观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东岸则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了一条联系东风渠与周边绿地的带状走廊,并设置了游乐康体设施,在补充西岸景观的功能、保持园区整体一致性的基础上满足了市民休憩娱乐的需要。

东风渠东侧的景观 / 摄影:Simon©ZSDC(1、3),Holi河狸-景观摄影(2)

东风渠两岸的景观通过一座人行桥互相连接,桥面在西岸与一条栈道相接,栈道跨过园区里的水体,由数条步道小径延伸至城市街道,将城市界面与两岸景观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人行桥与栈道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开放式的景观设计让市民得以随意进出这座生态园,置身园中,或散步观景、或休闲玩乐,市民们不仅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着景观设计所营造的自然情境,更逐渐由表及里,持续获得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的惬意。

这片野趣盎然的公园也将一旁博物馆的地标感化作一种山川草木相辉映的和谐尺度,让自然不只是一种装饰性的符号元素,而是可以被人们真实感知的具体存在

这座公园给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场景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将城市地标放置在这样一座生态园区中,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一处新的打卡场景,更通过景观设计彰显了一座城市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提升了这片城市开放空间的价值。

在自然、城市、建筑、人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连接,这正是景观设计的意义与理想。

城市需要怎样的景观设计?

作为市民共享的空间,城市中开放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在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愈发受到重视,其中绿地、公园等场景更频频成为市民生活的热门目的地,它们吸引市民的绝不只是一排树、一丛花、一片草坪,其背后关于景观设计的思考才是赋予城市开放空间价值提升的关键。

坐落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公园内的加州科学博物馆就是如此。这座举世闻名的自然历史主题博物馆拥有一个山丘般起伏的绿色屋顶,这个2.5公顷的屋顶花园种植了约170万株植物,其中有大量当地原生植物,由此吸引来许多本地昆虫和小型鸟兽在此栖息,逐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最终让屋顶的绿色真正变得可持续。

加州科学博物馆及旧金山金门公园鸟瞰 / 摄影:©Thomas Hawk

这片屋顶花园经过多年的生长,慢慢柔化了这座建筑的外部形态,远远望去,建筑就像从草地上生长出来一样,与金门公园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给当地市民创造了一种现代生活与自然情境和谐交融的场景体验。

加州科学博物馆的屋顶 / 摄影:©Tim Griffith

同样的理念也被景度设计应用在了成都天府艺术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环绕建筑的步道对建筑形态进行了延展,倒影与路径的引导既突出了建筑“出水芙蓉境”般的形态之美,也在勾勒出空间边界的同时将建筑融入周围的环境,与公园的整体视觉观感相协调。

天府艺术公园 / 摄影:如你所见-王厅(上),Simon©ZSDC(下)

任何城市的开放空间都具有独有的城市特性,在景度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李迅看来,景观设计不是制造视觉奇观,而是去创造一种连接,在为这些开放空间设计景观时不仅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场地环境特点,也要结合城市的自然人文特质,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体验

景观掩映下的成都自然博物馆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用景观连接一座城市

景度设计在成都自然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中创造了多种连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着建筑、城市、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最终让这座自然博物馆内外的空间环境同构出一个地标价值与生态人文价值并存的公共场域

成都自然博物馆 / 摄影:Simon©ZSDC

比如空间布局的设计就延续自博物馆的建筑肌理,水道与人行步道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博物馆山体裂变的造型与景观的空间布局相呼应,不同类型的植物与地形的结合形成梯田般的场景,植物的形态、纹理和颜色在梯田中被编织在一起,创造出富有韵律感空间序列。

梯田般的场景在场地中编织出富有韵律感的空间序列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作为自然博物馆的外部场所空间,景观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这座建筑在城市中的区位情况和场地原本的条件。

在与城市界面相接的地带,景观设计以开阔的广场和高度适宜的大型乔木来突出建筑主体,与市政界面拉开一定距离,在清晰博物馆区域边界的基础上,又保持了其作为开放空间的公共性。乔木和树下设置的休息点也给广场增加了遮阴纳凉的空间,柔化了大面积广场带来的生硬感。

博物馆前广场的景观 / 摄影:Simon©ZSDC(上),Holi河狸-景观摄影(下)

此外,景观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属性,设置了科普观赏自然互动两大主题区,集合了植物科普、昆虫观察、鸟类观察、水生动物观察、化石矿石展示、自然休闲体验、生态绿道等功能,将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外延到室外,让整个区域成为大众生态体验、文化休闲和获得更深层次教育的城市生态型园区。

公园中丰富的生态场景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1、2),Simon©ZSDC(3)

在更进一步的考虑上,景度设计还融入了关于地域文化的思考,这体现在对东风渠岸线的景观设计中。

一方面是结合场地条件对两岸的景观路径进行整体规划,在满足防洪通道的基础上,以统一连续的生态廊道设计保证了两岸景观环境的协调。另一方面是对场地中树形较好的原生树种和旧水塔进行保留,树木和水塔的高度丰富了岸线的景观层次,也延续着市民关于这片区域发展变化的城市记忆。

东风渠两岸的生态廊道和被保留下来的老水塔 /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1、2、3),Simon©ZSDC(4)

种种设计细节最终会让这个公园变得更好逛,不仅在于散步观景、拍照打卡的场景选择更多,当人们被园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科普功能吸引,长时间停留于此,便能感受到自然人文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对市民而言,景观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感知到,无论是一座巨大的城市公园、广场,还是口袋公园、微型绿地,景观与建筑、城市、人的联系都愈发紧密。

更有意义的是,景观还有不断生长的特质,对于成都自然博物馆而言,它身处的这座生态公园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向着更自然的状态生长,这座公园之于市民生活的参与度也会不断提高。届时,人们对成都自然博物馆的认知或许将从“看展”逐渐转变成“看展和逛公园”。

景观与建筑相互映衬 / 摄影:Simon©ZSDC

关于 

景度设计

DU.SCAPE 景度设计2010年成立于旧金山,公司主创设计人员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麻州大学等美国优秀学府景观建筑设计学位,并曾在SWA设计集团、JCFO等世界知名景观设计公司就职。

DU.SCAPE 景度设计始终坚持自己的设计方法论,致力于为项目创造绿色生态、融入在地文化、集聚艺术元素的国际一流景观设计;并为业主提供诚挚亲切、积极专业的全方位服务,提交精细优质的设计成果。

“光景之下,万物有度”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昨山

撰稿:昨山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pepper

设计:阿吉©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