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家训》编辑部首次被选用的原稿
《枞阳家训》编辑部首次被选用的原稿
撰稿人 拔茅张兄超
家训节选
教勤读 圣经贤传莫非身心性命之理,家国天下之用。乃读书而不能明理达用者,一则,父兄以子弟付之庸师,专攻滥恶时文,而不知讲明圣贤成法,遂致子弟识见浅陋,学无实得。一则,子弟视诗书徒为弋取①功名之贝②,不知虚心讲道,身体力行,稍通文字,即希显荣。究之扪心自问,果能居无惭于家修,出有当于廷献否?嗣后,吾族为父兄者,立教须倣朱子遗法。先小学以正其趋③;次经史以充其量,广延④名儒,与之讲究,俾可观型,而制艺⑤居后。蓋理了于心、德修于身者,发为文章未有不工也。而为子弟者,勿遽徼倖⑥功名,务逊志时敏⑦,心研圣贤之理,躬修圣贤之行。由是显于朝,不惟荣身耀祖,而经济可观。居于家,言坊行表⑧亦足仪型于世。斯为有体有用,无愧真儒也。尚勉旃哉,共有望矣。
《张氏宗谱》
注释:
①弋取:获取。
②贝:古人以贝为货币,引申义即宝贝,法宝。
③趋:志趣。
④延:引进,接待。
⑤制艺:八股文的别称。
⑥徼倖:同“侥幸”。
⑦逊志时敏: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⑧言坊行表:谓言行为人表率。
家族源流
枞阳县会宫拔茅张氏发源于河北清河县。始祖张挥,为黄帝第五子,封青阳郡,后改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张挥因“观弧制矢”而赐姓“张”,官封“弓正”。经历尧舜夏商周几个朝代,张氏逐步由中原一带,向南扩展至长江以南区域,至汉留侯张良之后裔发展更迅猛。成为历史上影响很大的姓氏。
至唐末,唐朝宰相张文瓘之裔孙张徹随父张保望为避战乱,南迁至歙州(今安徽歙县)黄墩,之后张徹又迁至星源甲道(今江西省婺源县甲道),成为婺源甲道张氏一世祖。人丁发展迅速,至五世“延”字辈有七十六人之众,俗称“七十六延”,由此播迁全国各地。
拔茅张氏为“七十六延”之张延宝之后裔。张延宝四世孙张百四由婺源甲道迁至贵池象山南社,为象山张氏一世祖。南宋景定末年,张百四之孙张福三为避“公田法”从兄长张福一(已于宋理宗淳祐十年先行渡江定居枞阳鳌山)渡江至“皖桐之南乡”,择居未果。至孙张兴三定居于“桐城南乡会宫板桥西之古路岗丁田嘴”(今枞阳县会宫集镇老街一带)。明洪武初年又迁至拔茅山西麓山湾里(今会宫镇建设村张楼庄)定居,奉为拔茅张氏一世祖。选居拔茅山有“拔茅连茹”之意。自张福三渡江至皖,至孙张兴三定居拔茅山,经历七百多年的发展,至今,定居拔茅山四周以及迁居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有近十万之众,皆称“拔茅张氏”。
拔茅张氏后裔秉承“忠厚传家,德义辅国”之祖训,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明朝有豪迈任侠、不畏强权的父母官张泽,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张度。清朝有精通医学的张逸民,清末民初桐城派古文大师张皖光。现代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张铁民、张剑中、张雄进等。有身经百战的共和国将军张斌,赤心向党忠于革命勇猛善战的张武英,国破家亡之际回乡创办教育的张祥集。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领域又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有安徽师范大学校长、历史学家张海鹏,文史大家张五鹏,书画家张云海,南京军区后勤部医院院长张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奖章获得者张辅信,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等。
家风故事
孝义张妙贞
张妙贞,张氏二世祖张伯诚之女。籍居枞阳拔茅山山湾村。为照顾家庭,她恪尽孝义,终身未嫁。
其父张伯诚育有一女二子,妙贞为长女。早年,作为家庭主妇的妙贞母亲,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妙贞和两个年幼的弟弟,且小弟尚未断奶。年方十岁多一点的妙贞别无选择,主动承担了家务重担。面对年幼无助的两个弟弟,她既当姐又当娘;面对为了养家糊口在外操劳的父亲,她尽可能创造轻松的家庭环境,使其在外无后顾之忧。在妙贞的精心操劳下,家庭逐渐摆脱了因母亲去世而造成的困境。时至妙贞成年之际,父亲和两个弟弟都多次劝其择偶成家,为了协助父亲养家糊口,抚养两个尚未成年的弟弟,她执意拒绝了。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生活出现一点转机之际,父亲却因病离世。家庭再遭不幸,坚毅、刚强的妙贞没有被压垮,她擦干眼泪,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张妙贞身体柔弱,又六亲无靠,凭着坚强的意志,她带着两个弟弟,硬是闯过一道又一道生活难关,顽强地生存下来。随着两个弟弟相继长大,张妙贞又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成家立业,而自己这时已超过了婚嫁年龄,以致终身未嫁。
桐城县令得知妙贞“节操贞纯,孝义出众”的事迹,深为感动,封其为“义贞姑”,并奏明朝廷,朝廷即旌表给银建“节孝”牌坊,昭示后人效仿树德。
张海鹏的育人之道
张海鹏(1931—2000),枞阳县会宫镇晓春村人,拔茅山张氏第二十二世孙。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徽商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津贴。
张海鹏的人生格言是:“做学问必须首先做人”。做人要胸怀坦荡,正直无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教学中,他告诫学生“要想事业上取得成就,首先做个胸怀坦荡,正直无私而宽容的人”。当然,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必须要在事业之外面对许多负面人性的挑战,如面对嫉妒、恶语、贬抑、贪婪等。他告诫他的当官的学生:“要当好官,为民办实事,对于金钱物质要清淡如水,不能丢掉历史这面镜子。”他勉励家乡的后生:“要好好读书,读好书才有好出息。学习要勤奋,没有什么烧不热的锅,只是多加把柴而已。”经常告诫他的学生:“史德是一个史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史学工作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史学工作者如果不讲究史德,那么他就等于失去灵魂,同时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他如此教育他的学生、他的后生,自己也身体力行。他平易近人,待人诚恳,桃李满天下,但他从来不在学生面前以特殊身份自居。他具有深厚的故乡情结,只要谁家有困难,他都热心尽力帮助,常常挤时间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为家乡百姓传授科学知识。
张海鹏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研究专家,徽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先后在国内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主编或合作主编的著作颇丰,主要有:《明清徽商资料选编》《中国十大商帮》《徽商研究》《中国通史》《安徽文化史》《安徽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其中《中国十大商帮》获中国商业史学会优秀著作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和《徽商研究》获国家社会科成果三等奖。面对成果,他很欣喜;面对荣誉,他很淡然。
戎马一生的张斌将军
张斌(1920—2019),字国胜,枞阳县会宫镇栏桥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他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是新中国建设的保卫者。
张斌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斌加入宣传抗日救国的“青年抗敌救援会”。1939年,在中共地下党员何东来的引领下,张斌投奔新四军江北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张斌和千千万万的新四军指战员一样,不怕牺牲,勇往直前。1942年,张斌被调到新四军二师六旅十七团三营任特派员,先后参加了山东津浦路西的战鸡岗和黄铜庙战斗,在黄铜庙战斗中不幸受伤住院。
解放战争中,张斌所在部队奉命南下,保卫淮南,后又转战到苏北,参加了苏北七战七捷战役;淮海大决战,张斌所部担任阻击敌人增援任务,激战十七昼夜,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部队胜利完成任务。激战中,他又不幸重伤,被增援友军转移至后方医院治疗,与原部失去联系,被误以为牺牲了,他的名字因此被刻在纪念准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上,成了一名“活烈士”。
1952年,张斌部队奉命赴朝作战,进驻朝鲜平康尹川马家地一线,接替友军防御阵地,张斌率部队多次击败美军精锐之师,三次受到军部通令嘉奖。1953年底,张斌受命任中朝军事谈判委员会第三联合观察小组中方首席代表,负责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期间,多次参与板门店停战谈判,亲历了“和平协议”签订的全过程。
朝鲜战争结束,1958年,张斌所部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最后一批部队,从朝鲜撤出,回国后驻守北疆。1959年,张斌作为赴朝作战功臣代表进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并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1969年,张斌受沈阳军区委派到哈尔滨市支左,期间为响应毛泽东关于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在哈市积极开展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得到总参的首肯。1976年,中苏关系紧张,时任二十三军军长的张斌受命率部队在黑龙江北安中苏边界一带组织防御。1979年3月,中央军委调任张斌为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分管军事训练和外事工作。1982年,为庆祝建军54周年,沈阳军区确定在沈阳市举行阅兵式,军区成立阅兵办公室,张斌任阅兵总指挥。
张斌戎马一生,战功卓著,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荣誉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勤于教书育人的古文大师张皖光
张皖光(1882——1945)字孝生、号啸松,晚年以近居天镜湖而自号天镜湖翁。拔茅张氏十八世,枞阳会宫庆华村张庄人。为人笃於内行,清贫自守,与弟笃生同居,白首无违言,悉心教育子姪,一门之内,孝友和睦。擅长经史,爱好诗文,一生勤于教书育人。
皖光自幼天资聪颖,日诵数千言。24岁即中秀才。曾应荐参加儒学考试,极为学官称赞。30岁以后,在桐城马其昶(字通伯)、张家骝(字子驹)、方守敦(字槃君)家为塾师九年。其间深研经史、古文、诗歌,卓有成就,颇得桐城文学界推许。此后回到乡里开馆授徒,前后30余年,从学者千余人。他对学生要求很严,善于讲解,因此学生经过他的熏陶,都循序渐进,所学能融会贯通。他教人必以诚,有过则告诫。家贫好学者不收学费,且倾心相助完成学业。庐江张尚德家贫好学,皖光不收学费,让他安心求学,并为他谋求馆地以自主生活。其后,尚德病逝,皖光至老还悼念不已,将其遗稿编于《他山诗集》中,不忍其姓名埋没。桐城西乡盛石,家贫早年即为村塾师以糊口,而向学之心尤为迫切,在皖光门下学习,卓有造诣,病逝后,皖光几个月都闷闷不乐,搜其遗稿,亲自编订抄存,并请当时名儒为之题跋,以广传播。他曾应聘浮山中学教师,也深得进步学生的爱戴,称之为“老先生”。
他博览群书,置书数千卷,对于乡邦文献,热心保存,并手抄《文献通考》等数百卷。他尝说,平身所学,得力于《近思录》。筑书室,取名“乐真堂”。他十分重视乡邦文献,对于先辈之著述懿行,必搜采而张扬之。十世祖张度著有《蟋蟀窝诗集》版本无存,他前后求得十卷,再付梓以行世。王灼《悔生诗文集》梓於云南,流传甚少,枞阳某君以贩瓷之便,运板归还其后裔,后裔贫五能力重印,先生集资重印,板多腐烂,督工补刻,期年而书成。
他擅长于经史,1944年,抗战后期,时民国33年,桐城续修县志,共推皖光主其事,刚刚筹划,翌年染病身亡,其事未果,众人皆惋惜不已。
他爱好文学,不主一家,力求真实。对于诗歌,不主张艰深,要明白晓畅,反映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其自为诗,随兴而发,不加意匠而境自髙,尝说聊以言志罢了。著有《乐真堂文集》十卷、《诗集》八卷、《他山诗集》若干卷、《中国历代帝制世系考略》二十卷、《甲子纪元》二卷。文字往还,名声蜚百里;诗歌唱和,风雅动一时。
位高权重不仗势欺人的张少房
张少房(1854——1931)公讳受书 ,更洪钧 ,字敬圮 。拔茅山张氏十八世后裔,清时会宫镇拔茅山下大金庄人。自幼聪颖过人 ,能言善辩。少年时代,寒窗前,油灯下,勤奋刻苦,饱读诗书。乡试,府试,省试,京试皆名列前茅。才华出众,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其官位很高,享誉朝野。
公清光绪年间授予花翎三品衔,江西南昌候补知府。民国初年任蚌埠厘金局局长。民国四年经长江巡阅使,第四届保荐免考县知事,分发江西任用 。
公虽位高权重,但从不仗势欺人,遇纠纷,常以理法服人。对家人约束甚严,教育家人,绝不恃强凌弱。当地唐姓与施姓等常闹纠纷,甚至大打出手。请公去主持公道,众皆心悦诚服,至今有口皆碑,传为美谈。
公家教甚严,家风正,家人淳朴,为人谦恭。家人,若有出言稍有不逊者,便严辞训斥。行为稍有不轨者,便以家法诫勉。故家族中长慈幼孝,妯娌和睦,互敬互爱,家风远扬。
公生长于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奋斗于改朝换代的王朝末期和中华民国,为国贡献杰出,为家树立光辉的榜样。其后裔亦皆受家风熏陶供职于各行业之重要岗位。成为拔茅山张氏家族之楷模。
医术精湛的张逸民
张逸民(1816—1861),字安邦,号晓驷。清桐城会宫张家新屋人(今属枞阳县会宫镇会宫村)。出身寒微,贫而好学,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改变命运。考取秀才后,曾先后三次参加省试都不第而归。科场的失意,他便执教乡里。同时,他立志以医济民,刻苦攻读各种医籍,拜访中医名师,精研医术。他医术高超,救人无数,又知书达礼,乐善好施,受人尊重,在乡里颇有名气。
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时期,安庆失守,“藩库库银”流失,清政府新任任安徽巡抚周天爵确信流失在枞阳会宫小坝,于是派地方官员率领精兵前往枞阳会宫小坝,挨家挨户强行搜查被劫“藩库库银”并滥杀无辜。张逸民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大义凛然,据理抗争。衙门官吏恼羞成怒反坐其为“抢劫皇纲的首犯”,将张逸民逮捕入狱,判处张逸民死刑秋后处斩。
清衙门官吏将张逸民绑赴桐城北门外刑场,斩首示众。太平军将士劫了刑场,救出了张逸民。张逸民父子俩被太平军被解救后,即参加了太平军。张逸民很快深得信任就担任了书理之职。后来发现他不但文墨很深,而且还精通医术,尤擅长眼科,于是将他推荐到太平军殿右陈玉成部,担任军中掌医。当时,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因劳于军国大事,经常工作到深夜,原有眼疾时常复发,异常痛苦,多方治疗,均无效果,只好下诏书求医。陈玉成忍痛割爱将张逸民推荐到天王府,为天王洪秀全医治眼疾。张逸民来到天王府,诊断眼疾,埋头钻研医理,对症开方配药,亲自熬汤熬药,精心疗治天王眼疾。一剂服下就有效果,三剂下去,病情就有所好转。数日功夫,竟治好了天王洪秀全久治不愈的眼疾。
张逸民医术高明,再加为人忠勤,于是得到了天王的赏识和器重,将他留在府中专给自己看病。张逸民成了天朝的“督内医”,官不大,但天天服侍天王左右。后来,天王洪秀全将张逸民之女封为王妃(民间人称“张王妃”),晋封张逸民为“国丈”,封官御医兼参事,并允准他在家乡“建衙(国丈府第)”。由此张逸民成为天朝国丈,声势显赫,追随天王,效力天国。
张逸民精湛的医术,民仗义执言的精神,在地方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 上一篇:枞阳县横埠中学来校对接县中托管帮扶工作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第37位粉丝安徽省五冠王:王靖
- 2023年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直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 大通灵韵舞蹈艺术中心暑期特色训练营开始招生啦
- 鹏有分享|《椿月琅琊》椿x冻结的月亮-已开票【老橡树艺术空间】
- 聚焦丨南京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分校:俯拾仰取皆收获 学以致用无止境
- 琅琊区总工会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 招募投资⼈|上海华源⻓富药业集团旌德制药有限公司意向重整投资⼈招募公告
- 旌德:今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明晚开始下雨
- 旌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男子追着女性跑被迅速送医
-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池州新河镇全媒乡通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古诗中的池州地名|【石门】
- 国家统计局池州调查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 热҈热҈热҈ ......池州气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池州市旅游学校党总支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2周年
- 池州学院一行赴大演乡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朱集】灵璧“优秀群主”张鹏:人民好警察,有求必应!